在大多数学校附近,几乎都能找到一家挂着晨光文具招牌的店铺,在中国上千个文具品牌中,晨光文具是一个知名度名列前茅的文具品牌之一。
晨光文具的创始人是陈湖雄,他的哥哥陈湖文担任公司的董事长,姐姐陈雪玲担任公司副总裁。
姐弟三人闯荡文具界二十余年,将晨光文具从一家小工厂发展为世界领先的文具行业巨头,三人更是在行业首富的位置保持了5年之久。
1970年,陈湖雄出生在著名的创业之城,广东省汕头市。因为深爱《射雕英雄传》,少年时期的陈湖雄有一个闯荡江湖的武侠梦,别人在课堂上读语文,练数学,他却思索着“武林秘籍”,课余时间更是对着树木苦练“降龙十八掌”。
因此,陈湖雄小学和初中时期的学习成绩,基本都是班级后几名。高三时期,班级里大多数同学都在备战高考,平日里和他行侠仗义的玩伴也都开始埋头苦读,为将来谋一个出路,只剩下陈湖雄自己整天摇头晃脑,无所事事,显得格格不入。
这时,陈湖雄才从他那不切实际的武侠梦中醒来,他想着自己是否也该好好学习了。闯荡江湖的浪子开始刻苦专研书本,奈何陈湖雄的基础太差了,一道简单的数学题,都要好久才能解答出来。
。意识到学习重要性的他,向父母提出了想要复读的想法,看到儿子对学习如此上心,陈湖雄的父母同意了他复读的想法,他们对陈湖雄说:“只要你愿意学习,我们就一直支持你”。
也许是陈湖雄注定与大学无缘,接下来的两年,他两次挑战高考,都以失败告终。
1989年7月,陈湖雄拿着第三次高考的成绩单,在家门口停留了很久,最终,他走进家门对父母说道:“爸妈,也许我真的不适合读书,我不想读书了”。
在彻底放弃了大学梦之后,陈湖雄开始步入社会打工挣钱,一段文具界的传奇故事,也就此揭开了序幕。
1989年秋,陈湖雄路过一家文具厂,见到门前围了好多人,好奇之下便上前打听。
青年对陈湖雄说:“文具厂招人做销售呢,听说每月底薪就有50块,业绩好的还可以拿提成,每个月的收入能达到上百元。”
“底薪50”、“月入过百”,这些话语在陈湖雄脑海中飘过,他顿时心动不已,也加入了报名的队伍中。
很快,轮到陈湖雄参加面试了,招聘负责人问陈湖雄:“你有学历吗,有没有工作经验?”
正当招聘负责人准备拒绝陈湖雄时,陈湖雄突然想到自己以前经历的一件事情,他对招聘负责人说:“我有经验,我曾经在1个小时内,卖掉了十多斤花生。”
原来,在陈湖雄10多岁的时候,曾经把家里的花生带到镇上售卖,少年虽然是初次做生意,却丝毫没有怯场,在他的卖力吆喝下,1个小时的时间就卖掉了16斤花生。
就是这段经历,让陈湖雄在数百人的应聘队伍中脱颖而出,成为了文具厂的一名销售员工。
也许是命运使然,一个上学期间不怎么读书的人,最后从事了文具销售行业。工作状态的陈湖雄就像变了个人似的,他收起了曾经的散漫,开始严格自律起来。
销售需要人脉资源,但初入职场的陈湖雄没有一点人脉基础。为了更好的提高销量,陈湖雄每天天刚亮就起床,背着一包文具开始走街串巷的售卖。
公司、便利店、小卖部、文具店、校门口,只要是可以卖文具的地方,陈湖雄都去过。
陈湖雄对所有前来询问文具的顾客一视同仁,不管对方买不买文具,买多买少,他都会耐心的去介绍文具的资料。文具几乎是每个家庭必备的物品,每一个人,都可能会成为他的顾客。
出色的口才,热情的服务态度,让陈湖雄和很多学校有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,他每个月都能卖出数百套文具。
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陈湖雄的销售额很快进入了一个瓶颈期,他需要开拓出一个新的途径,来扩大销量。
如果把文具直接卖给文具店,单套文具的利润会少一些,但销量会有飞跃式的增长。
陈湖雄靠着自己前期积攒的口碑和卖力的广告宣传,让第一家合作的文具店销量成功加倍。其他文具店听说了这个事情后,都开始主动来找陈湖雄合作。
很快,附近的大多数文具店,都能够正常的看到陈湖雄销售的文具,他也成为了厂里的销售冠军,陈湖雄的月收入也随之增长到100块、1000块乃至更高。
一次,陈湖雄需要从石家庄前往成都,由于白天一直在忙碌,他没有及时购买车票,赶到车站时才发现只剩下凌晨两点前往成都的车次有票,但座位票已经售完了,只有无座车票。
火车从石家庄到成都需要54个小时左右,陈湖雄买了无座车票上车后,发现火车上挤满了人,过道、洗手池旁边甚至厕所都是人。三天两晚的时间内,陈湖雄累了就蹲一会儿,困了就靠着角落休息一下。
陈湖雄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,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文具店里,都能够正常的看到陈湖雄代理的文具。
陈湖雄一直是厂里的销冠,文具销售旺季,他的销售额度占了厂里总额度的40%。
1997年,亚洲金融危机爆发,随后的两年时间内,诸多行业受到冲击。金融危机波及到文具行业,到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时,大多数文具工厂都已倒闭,陈湖雄也不得不放弃从事多年的文具销售工作。
陈湖雄要重新选择一条职业道路,这一次他没有去打工,而是有了创业的念头。
多年的销冠让陈湖雄积攒下了一笔不菲的资金,带着这笔资金他来到了中国现代制笔业的发源地—
。上海的制笔产业链极为成熟,更有英雄、永生、丰华、中铅一厂等老牌制笔厂。
1999年7月,陈湖雄在奉贤租了6亩地,并说服了哥哥陈湖文,姐姐陈雪玲,和他一起创办了一家文具制造工厂,这里就是晨光文具的发源地。
陈湖雄决定在晨光生产的第一种文具是笔,这个在诸多文具中,使用频率最高的文具,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。
看似简单的一支圆珠笔,生产时却需要数十道工序,而陈湖雄擅长的是销售,对笔的制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。
多年的销售经验,让陈湖雄明白,高质量和高技术的产品,才是一个企业能够长久发展的立足之本。
圆珠笔最核心的技术在于笔头,其对精度的要求,不低于精密的手表。以一个书写距离在1500米的圆珠笔为例,从开始使用到墨水耗尽,笔头和里面的圆珠要经过30万次以上的成功摩擦。
圆珠小了,不但有滑落的风险,笔的出墨量也会变大,导致书写出来的字变形;圆珠大了,又会出现书写不流畅、断墨的情况。
就算工厂前几年,基本上没有利润收益,陈湖雄也没有降低在研发方面的资金比例。
2002年,晨光的K35系列中性笔面世了,国人们第一次用上了自家企业研发的按动式中性笔。
解决了技术的问题,陈湖雄又开始着手对笔的外观进行开发,他通过市场调查与研究发现,学生们对于带有卡通图案的文具,有着格外的兴趣,陈湖雄开始推出色彩鲜明,带有卡通图案的学生笔。这个系列的笔格外受到学生的喜爱,短短数月时间就卖出了百万支。
坚持自主研发,根据消费者需求设计外观的经营政策,让晨光文具的销量开始暴增。
2008年,陈湖雄获得了“中国制笔行业优秀企业家”的光荣称号,他还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“中国杰出质量人”,并成为了第三届上海市工商业的领军人物。
2008年的春节,一位老同学与陈湖雄的一番聊天,让他对晨光文具的下一阶段发展有了新的经营思路。
老同学说自己的孩子很喜欢用晨光的笔,但在当地的县城,几乎找不到晨光的笔,需要到附近的城市里才能买到。
这番聊天让陈湖雄意识到,虽然现在晨光的销量很好,但受众群体还是太小了,联想到自己曾经到全国各地做推销的经历,陈湖雄突然有了一个主意。
既然销售可以和经销商合作,那么制造商是否也可以直接和经销商合作呢?顺着这个思路,陈湖雄提出了“晨光伙伴金字塔”模式。
2009年初,晨光文具在上海进行连锁零售业务尝试,开设试点店139家。这次尝试十分成功,2009年的上半年,,晨光文具就超额实现了预期增长21%的经营目标。
随后,晨光文具在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辽宁等省份进一步实施连锁销售规划,在6个城市建立配送中心。
“预计在未来7年内,我们将建立3万家晨光文具连锁零售加盟店,以每家平均年销售额36万元计算,可实现年销售额100亿元的目标。”陈湖雄对未来充满憧憬。
他们都明白“人聚则财聚”的道理,所以在晨光文具发展壮大后,没有姐弟反目,有的是三姐弟携手并进,一起拼搏。
不但姐弟三人一同富裕,晨光创立初期和他们一起奋斗的其他创始人员也都各有收获。
2011年的时候,陈湖文和陈湖雄将公司的1000万股权,以4.5元/股的低价转让给了公司的70余名创始员工。
2015年1月27日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交易所A股主板成功上市。上市当天,晨光文具的股票发行价格为13.15元,这70余名员工的身价直接翻了3倍。
到了2017年,晨光文具已经在全国1600多个城市,建立了超过8万家分店,
靠着这样的分销模式,晨光将产品铺满了全国各地。几乎每个学校附近都会有一个带有“M&G晨光文具”招牌的店铺。
2019年,姐弟三人的财富之和超过了270亿,陈湖雄、陈湖文二人以105亿的财富位于《胡润百富榜》的第370位。
2020年,陈湖文、陈湖雄两兄弟以290.5亿元的财富,位居《新财富500富人榜》第84位。他们兄妹三人用亲身经历为大家树立了一个合作共赢的典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