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记者走访天津市多家陶瓷餐具市场后发现,部分陶瓷餐具款式相同,价格却相差数倍。有经验的人指出,原材料以及工艺的不同均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,谨防劣质餐具变健康“杀手”。
记者昨日来到位于河东区天山路附近的万新村市场,在几家陶瓷店铺内看到不少廉价陶瓷餐具被摆放在店铺的醒目位置,且大部分没有“QS”(质量安全)标志。一家店铺的老板和记者说,餐具的质量有好有坏,几块钱的餐具肯定没有贵的好,除了非常容易开裂外,材料也有一些区别。但由于价格实惠公道,销量还是可以的,普通小饭馆买得比较多。
天津市某陶瓷产品经销商和记者说,玻璃、陶瓷制的碗盘如果工艺不当会产生危害。比如,产品上的图案一般是由玻璃釉彩绘后烧结而成,但一些厂家为降低成本,会采用丝网印刷、钢化印刷等技术,造成图案熔合不牢固。“此外,彩绘油墨的选择也会造成铅、镉超标。一些饭店常用的仿瓷餐具,如果原材料选用不当,还有几率存在甲醛超过标准的隐患。”该经销商告诉记者。
据悉,早在2009年,国家已经对仿瓷餐具(即密胺餐具)采用强制性标准GB9690-88《食品容器、包装材料用三聚氰胺-甲醛成型品卫生标准》,明确规定所用材料和添加剂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,要求标注产品材料,并标出“食品用”和“禁止在微波炉内加热使用”的警告标志。而《陶瓷、微晶玻璃和玻璃餐具》的规定中则对陶瓷、玻璃等餐具的技术内容、检测验证的方法作了明确规定。